Picture of Tapang
Tapang
分享給其他人:

工寮訪談|Kiyu Iyang|支亞干溪畔的夢想家園

人物專訪、田野調查

我們前往Kiyu家拜訪時,正好他身體不適,就讓我們自己到工寮去看再回來訪談他,我們依循他的描述找到工寮的位置。

工寮位於Rangah Qhuni(支亞干溪)堤防旁的邊界上,我們駐足在工寮外的草皮,清晰聽見河流碰撞石頭的聲音,也能清楚環顧圍繞的支亞干山脈,這裡彷彿世外桃源,與喧鬧的部落住區相比,環境清幽許多。

堤防旁的世外桃源:Kiyu的工寮誕生記

一開始,Kiyu在另外一塊地搭建雞寮,後來因為颱風被吹垮。於是民國八十三年至八十四年間,他選擇現在這塊土地重新搭建新的工寮,初始只是儲放農具和工具。

Kiyu從事鐵工加工,家裡的空間較為擁擠,很需要儲放材料以及加工的空間,所以搭建工寮時,是以工作及儲藏的功能為目的。

漸漸他待在工寮的時間越來越長,他也越來越喜歡這塊土地。他說:

「這個地方空氣好、風景好、看得到河流和山谷,夏天從支亞干溪山谷吹來的風很涼爽。

於是陸續增建與改建,他看見其他人廢棄的木材或鐵皮,心裡覺得可惜,就悉數撿回工寮,一點一滴地加工改造,不足再去購買。

現在這間工寮有臥室、廁所、浴室、廚房、雞寮、前庭、倉庫,還牽了水、電並申請門牌,著實一間新的家屋,他也幾乎都住在這裡,直到近期身體不適,才又搬回家中。

每到周末,在外工作的女兒和女婿回來部落,倆人就跑去工寮住,養雞的工作也就交由女婿負責了。

跨越山海的思念

Kiyu Iyang出生於秀林鄉的Tkijig部落(崇德村),他的母親則是來自太魯閣國家公園裡,天祥再上去,瓦黑爾溪流域-梅園附近的Karaw部落,Kiyu過去曾從事採礦,除了在崇德也曾經到支亞干溪上游的Ulay二子山溫泉工作,因此認識老婆並結婚,工作退休後他轉做農事。

他回憶以前媽媽種植的作物,有payay(旱稻)、dhquy(糯米)、Trabus(花生)、sqmu(玉米)、bunga(地瓜)、sari(芋頭)、prisan(高粱)、sungut(樹豆)、beyluh(豆子)和一些蔬菜(pajiq)。

他說以前老人家種的旱稻與糯米都不需要灌溉,如今部落中已經看不到了。現在他的農田裡則主要種植火龍果,不過隨著身體不適,漸漸地農事也準備交給女婿了。

Kiyu的工寮種了許多在支亞干其他農地少見的植物,他的工寮一進去就能看見挺立的黃色竹子—七弦竹,是他從Tkijig家鄉移植過來,他說過去在Tkijig,很多人的工作不是捕魚就是採礦。

每到農曆3月底,月亮變成彎彎小小的香蕉形狀,海邊就會出現很多魩仔魚,當地的人用七弦竹搭建成捕魚網,就在海邊撈魚,他移植竹子就是希望以後有材料製作捕魚工具。

工寮邊界,有一排高大的木麻黃,Kiyu說:

Tkjig靠海,為了阻擋海風的侵蝕,當地都會種植木麻黃,我從小苗開始,移植了好幾顆木麻黃過來支亞干,有些小苗死掉了,留下來的,現在都長成大樹。

星星下的寧靜:工寮裡的幸福時光

工寮面向東北,所以他就在工寮前方種植大榕樹swiji,遮擋從東邊照射進來的炙熱陽光。其他還有櫻花、桑樹、芋頭等景觀植物。我們在Kiyu的農田裡看見滿是圍繞著他生命記憶的植物,透過將家鄉的自然植物重新種回支亞干,正好回應他對Tkijig滿滿的思念。

我們詢問Kiyu是否在興建工寮時,有做powda的儀式,他說自己是一個比較不忌諱的人,但還是有做powda。他們殺了一隻雞,用刀子出血,用手指頭沾一沾血和米酒,撒出去,簡單地告訴祖靈,說一些保平安的話。 

訪談最後,我們請他說自己在工寮最喜歡或難忘的事。他說:

我很喜歡在那邊工作,因為會做鐵工,別人要我幫忙做加工,做成品,我就待在那邊,吹著涼風,沒有人打擾,很安靜,我喜歡深夜抬頭,那邊看得到月亮和很多星星,螢火蟲Heytalakuy跑出來,代表沒有汙染,很安靜…」

Kiyu的工寮有一個特殊的名字,他們家人命名為「支亞干溪1號」,因為那間工寮是沿著部落蔓延的支亞干溪旁,最靠近入山口的第一間房子,支亞干溪一號乘載Kiyu對家鄉的記憶,也乘載家人共同生活及打造的另一個家,那是專屬他們的「支亞干溪1號」。


訪談日期:2020.03.13

受訪人:Kiyu Iyang

訪談人:ciwas、apyang、Yawas

攝影:高慕凡

撰寫人:Apyang Imiq

目錄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