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cture of Tapang
Tapang
分享給其他人:

用竹子牽起的水

竹子接水、支亞干部落
太魯閣族人過去如何引水呢?

務農的基本自然條件,除了土地,就是水。充足的水源可以適時的灌溉農田,也能接到雞寮裡養雞,接到工寮裡讓人飲用或烹煮食物。因此接水是太魯閣族的農人必要學會的技能

太魯閣人的接水方式充滿智慧又能回應大自然。

  1. 水源地會找穩定的水源,如一年四季水源充足,不會受到旱季缺水,或雨季溪水氾濫的影響。
  2. 水從高處往低處流,因此水源地的高地一定要比自已的農田還高,因此部落裡很多水源地距離自己的農田和住家,有時距離長達數公里。

此外,水源位於誰家的土地上,所有權就屬於該地主,如果水源很充足,地主會讓其他人一起使用,只要大家講好就可以了。

支亞干部落裡有很多的水源地,就是因應自然環境與農業生活的結果。

竹子接水、支亞干部落

現代接水都是用塑膠水管,過去傳統的接水方式,則是用竹子接起來,首先把竹子剖半,把裡面的竹節打掉,接著每隔一段距離,將Y字形的樹枝,用鐵鎚或重物打進地下,再從水源地一直連結到自己的工寮。接著把竹子一條一條擺上去,不須用任何東西固定,水就會自然地流下來了。

所有的材料從環境中取自大自然,不會造成任何的環境破壞。

族語小教室

太魯閣語的水管稱為yudun,竹子為djima,因此從前的竹子水管稱為yudun djima。

目錄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