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cture of Tapang
Tapang
分享給其他人:

支亞干日治公墓紀念碑

支亞干部落、秘境角落

每一個民族在人離世後,都有一套墓葬的方式,背後反映著其文化脈絡和生長環境。

傳統太魯閣族的喪葬文化有其複雜的邏輯,這篇來娓娓道來:

Utux常駐家屋

太魯閣族相信seejiq(人)死後會成為utux(靈魂),Utux徘迴在墓葬之處,埋葬的地方通常就在自己家,象徵著靈魂持續看顧這個屋簷下的家人,且會選擇平常睡覺的床底下來埋葬。能夠埋在於家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,與家中的人持續關係的連結。

我要葬在床底下

過去傳統家屋由竹子及木頭搭建,地板表面就是泥土,因此,埋葬前會把床板拆掉,挖出一個深深的洞穴,接著在人斷氣不久後,採曲肢的方式蹲著,雙手懷抱胸前,膝蓋彎曲靠近胸口,接著用平常亡者蓋的qabang(傳統棉被)包裹,Qabang往往是家中女性為其織作,就好像還在母親肚子裡的模樣。最後用繩子綁住,固定身體。深深地埋下去,留在家屋中。

床位滿了怎麼辦

聽到這邊也許大家會想,如果家中床位滿了怎麼辦?事實上,太魯閣族從前是小家庭模式,三代同堂已算是人口眾多了,山林資源相對稀少,為了有效取得資源並達到永續平衡,太魯閣族形成較為鬆散的社會組織及小家庭模式,一旦男子成年,長輩們就會開始安排尋覓他處,開闢新天地。

其次,由於太魯閣族過去以游耕的方式在山上生活,固定時間會讓農地或獵場暫緩歇息,恢復生機,也就造成很常搬家的情況。

最後,一個家屋由一個男性長輩帶領,胼手胝足打造而成,建築本身就象徵這位男性長輩的生命消長,因此若男性主人離世,往往其他家人也會離棄這個家屋,尋覓其他的地方。

所以類似現在搶靈骨塔的現象在從前是不太可能出現的!

不去公墓就去監獄

日治時期,日本人覺得室內葬文化不符合現代生活,有衛生疑慮,因此大力興建公墓,標誌新生活的改造。

我們在支亞干部落的訪查中,聽過一則故事。

有位男性耆老離世前,留下遺言,告訴孩子將自己埋葬於家中,他的孩子遵循父親指示,將爸爸埋葬在家裡,隨後被發現,日本警察將孩子關在監獄已示懲罰。

事實上,沒有文明不文明,進步不進步,對太魯閣族人來說,墓葬文化延續了千百年的祖靈信仰而形成,過去由自然素材打造的建築環境,將屍體深深地埋入土中,讓大地將遺體分解並成為土地的一部分,並不會造成衛生疑慮。

總之,公墓興建及伴隨的生活模式,就在殖民者的強力推動下造成巨大的改變。

學校的鬼故事都是真的

台灣的學校常伴隨著鬼故事也許其來有自,位於支亞干部落中的西林國小,後方的運動場從前即日本時期的公墓。

圖為支亞干部落紀念公墓,建設於1926-1929年間,為了廢除族人將亡者葬於室內床下的文化,日本人在此地建立了公墓。國民政府隨後於1945年在墓地前建立校區,並將公墓移至現在的清水溪旁,現地則變更運動場。

移墓時,有些亡者的遺體並未搜尋到,因此鄉公所於102年設立了「萬榮鄉西林村舊公墓紀念碑」,石碑的背後還記錄了仍留在此地的亡者姓名。

有趣的是,當時羅馬拼音系統尚未普及,許多名字用華語拼寫

由於許多utux仍在這裡,固定時間會有族人前來,在石碑下點幾根菸、放幾杯酒,慰告家族長輩。

歷史告訴我們,我們的生活是怎麼一步步變為現在的模樣,唯有回頭看歷史,我們才能更認清現在。有機會造訪舊公墓,記得戴上敬畏的心,好好地跟祖靈一起對話吧。

支亞干、公墓

支亞干、公墓

目錄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