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icture of Imiq Apyang
Imiq Apyang
分享給其他人:

千年芋:太魯閣族的甜黏記憶與生活智慧

從田裡到記憶:千年芋是什麼?

在太魯閣族支亞干部落,「千年芋」(族語:Sari biyuhug,又稱山芋)是一種與祖先記憶緊緊相連的作物。它的根莖粗壯、葉片寬大、肉質米黃、黏性高,是製作部落傳統甜點——芋頭糕(族語:Hlama Sari) 的關鍵原料。

部落耆老Payi Biyuq從小就在田裡學習種芋頭。她回憶,每逢盛產季節,部落婦女會一起準備材料,動手製作Hlama Sari,這不只是料理,更是一種家族與部落間的傳承與連結。


從芋到屋:千年芋與姑婆芋的文化應用

芋葉不只用來吃,也用來遮蔭避雨。古調唱道:「Biyi brayaw biyi sruhing…」意指芋頭葉、山蘇葉能搭建工寮屋頂。此處其實指的是野生的姑婆芋,葉面寬大、防水性佳,常用於蓋屋遮雨。

但因千年芋與姑婆芋外型極為相似,兩者常一起生長在潮濕山坡。族人若無姑婆芋可用,也會靈活採用千年芋葉作替代,展現與自然共處的智慧。

R0000880
田裡生長的千年芋(Sari biyuhug),為太魯閣族重要的傳統作物,葉大、根粗、肉質黏,常被誤認為姑婆芋

不只是吃的:芋梗、蝸牛與部落湯品

千年芋全株皆可利用。芋梗常與蝸牛一同煮湯,加入排骨、山產,是日常補氣降火的家常料理。此外,芋頭汁液可用來緩解蜂螫或蚊蟲叮咬,是部落醫療知識的一環。

但處理芋頭需特別小心。因其汁液含芋頭醣蛋白凝集素,會引起刺癢。過去族人會保持雙手乾燥處理,否則會被笑說:「Naqih baga su!」(你的手不好),是生活中的一種警語與文化幽默。


芋頭糕的誕生:從生芋、黑糖到蕉葉的手作記憶

製作Hlama Sari(芋頭糕)並不是將熟芋搗泥,而是更早一步從生芋開始磨製。族人會將新鮮刨皮後的千年芋磨成泥,與黑糖與太白粉混合拌勻,接著使用川燙過的香蕉葉包覆,捲成糕狀再進行蒸煮。

1022FANG17
傳統製作Hlama Sari所需食材:千年芋、香蕉葉、黑糖、糯米、太白粉。

這一過程中使用的磨泥器,在過去工具缺乏時,族人會回收課桌椅廢料釘上搓洞的鋁片,族語稱為:bling muhing。這是充滿創意與手工智慧的工具,不僅能磨芋,也承載著老一輩的生活記憶。

雖然現代有電動調理機,但手作的糕體香氣與蕉葉融合,仍是無法取代的部落味道。

LINE ALBUM 0924 kumay wa 221015 69
傳統使用bling muhing磨泥器將生千年芋磨成泥,是製作Hlama Sari中最容易造成手部刺癢的工序。
LINE ALBUM 0924 kumay wa 221015 64
將磨好的生芋與黑糖、少量太白粉混合攪拌,是芋頭糕內餡製作的關鍵步驟。
DSC01218
將內餡包入川燙後的香蕉葉中捲合蒸熟,完成太魯閣族傳統甜點——Hlama Sari。
IMG 3379
蒸煮好的芋頭糕超級好吃。

辨識知識|千年芋與姑婆芋怎麼分?

千年芋與姑婆芋外觀相似,但一可食、一有毒,族人代代口傳這幾個辨識方法:

  1. 葉面是否聚水

    • 千年芋葉面有絨毛,會形成中央水珠,像「露珠盆」。

    • 姑婆芋葉面光滑,水會滑落不聚集

  2. 葉基「耳朵」形狀

    • 千年芋的耳朵是分開的,有明顯縫隙。

    • 姑婆芋耳朵連在一起,無縫連接。

這些細節不只保障部落日常的飲食安全,更體現出族人對環境的細膩觀察與世代傳承。

R0000875
千年芋的耳朵分開,極好辨識
R0000876 scaled e1750927857481
姑婆芋的耳朵連在一起

來看看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的Hlama Sari-芋頭糕的製作影片—點擊我

目錄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