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頓創意工坊

基本資料表

裁縫結合編織,自創個人特色商品。

屬性

分享給其他人:

IMG 1420

 

織夢返鄉:Butul 的手工藝之路

Butul是萬榮部落的太魯閣族女性,她擅長編織各種文創手作品,包括包包、飾品、織品等。2023年,她創立了母頓創意工坊,將家鄉的傳統文化融入創作中,傳遞土地與故事的溫度。Butul 的手工藝之路,始於對部落文化的熱愛,搬回部落後,她積極參與各種手工藝課程和活動,並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創作方向。

這一期就一起來認識Butul的故事吧!

IMG 1410

從木工到織布:機緣巧合的轉變

我是一名護士,96年以前都在花蓮市區工作,搬回萬榮村後想要更接近這塊土地的人事物,所以加入了「花蓮縣原住民第三景觀園藝勞動合作社」,標案去作種樹跟種花,後來100年轉型作木工課程,同時也跟林務局合作計畫,開課程讓民眾認識及學習木雕,同時展示部分作品於林田山文化園。

一次偶然的機會,使用桌上織布機,丈夫試著詢問:「要不要乾脆學習傳統地織?」,我先是到處詢問有沒有人在製作織布箱,後來說乾脆我們自己做,於是倆人商借村內的織女的織具,一起專研製作方式及木料選擇。

丈夫將織具完成後,我會試著先使用,覺得不適合又回去跟老公討論怎麼修改,前前後後試了半年才有現在的成果,也漸漸收到不同單位及個人訂購織布箱的訂單。

IMG 1427

翻尋出來的苧麻毯是一條牽引的路

對我來說,這一路走來,似乎有一條線隱隱約約地牽引著,某次,我從家裡意外翻到一條苧麻被毯,當時自己沒有任何太魯閣族編織的相關知識,只是心裡想著可不可以把這個古老的文化學會。

一開始找老師學習,但大部分人教學意願不高,畢竟要重新學習非常不容易,於是只好自己摸索,翻書或是教學影片,後來先織一段布拿給西林的老師看過,才開始進行一對一的教學。很幸運地,2019年參與台東史前館「館藏品重製」計畫,學習測量並重製老布,透過這次計畫更熟悉浮織及夾織等技巧,才算是把技術學起來。

現在能自己在家織布就覺得很美好,可是,織布是一輩子要學習的功課,有空的時候還是會讓自己參與策展,或是去外面上課來增強自己的工藝技術。

學習織藝這條路,就像一道一道突破找尋自己文化的尋根之旅,有一段時間因為生活忙碌而疏忽織布,等到發現自己已經一年沒有觸碰織布箱,又趕緊督促自己這樣不行,就會用織布去填滿空閒時間,因為未來我還想要教孫女織布。


Butul母頓創意工坊的臉書和IG有許多作品照片,歡迎大家從網頁下方的ICON自行連結欣賞喔!

聯繫方式

聯絡電話:0930404521

分享給其他人: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