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手的溫柔|瑪谷工作室

基本資料表

編織、手作、文創

屬性

分享給其他人:

從童年興趣到文化傳承:介紹瑪谷編織工作室

開工作室的契機

瑪谷工作室鄰近萬榮鄉公所,目前由女兒和他一起經營,小小的工作室卻處處雙手製作的珍寶,從小就對織布有濃厚的興趣。

曾經在地方人士-王田明(1)先生的帶動下,瑪谷開始推廣桌上織布機,並邀請台東阿美族的老師教授部落婦女織布技藝。約20多年前,花蓮縣還沒有這類活動。瑪谷本來就會傳統織布,因此學得很快。王先生還帶他們去擺攤販售,參加活動競賽並得名,並協調在美侖大飯店展售,讓遊客有機會購買他們的織品。

這些活動讓瑪谷有更多機會展示和銷售織品,並受邀到學校和機關教授織布技藝,參與多場表演和交流活動,促使他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。

 

IMG 9957 e1726717348831
瑪谷擅長將傳統織布製作為當代的服飾,頗受部落族人喜愛。
IMG 9959 e1726717393798
傳統編織融合現代服裝的樣式,瑪谷的設計大膽又有創意。

織布技藝的傳承

瑪谷的織布技藝是由母親傳授的。小時候,他常看到母親在工作間隙織布,並在旁邊學著綁繩子。

15歲時,由於妹妹出嫁,他重新開始織布,為太魯閣族的傳統嫁妝——一塊織布而努力。19歲時,瑪谷在台北的紡織廠工作,擔任領班,月薪不錯,但因家中需要他照顧弟弟妹妹,他才回到部落。王先生詢問他是否願意參與表演和其他活動,瑪谷負責組織部落婦女進行表演,王先生則負責活動接洽。

除了織布,更是巫醫

瑪谷的外公是部落中有名的巫師。他擅長處理許多醫院無法解決的問題,甚至包括一些複雜的懷孕狀況。無論是頭部還是腳部出現問題,外公都能通過巫術幫助產婦順利生產。至於酬勞,外公的方式與廟宇中的捐獻相似,全憑個人心意。有時病人只需表達一點點心意即可,但若病人在康復後沒有表達感謝,病痛可能會轉移到巫師本人身上。

然而,外公從未將他的巫術傳授給孩子們,因為巫術除了可以治療也同時擁有詛咒的能力,這使得他非常謹慎,尤其是對待心地不善的人。外公總是提醒家族,巫術只能用來救人,絕不可用來傷害他人,否則整個家族都可能因此遭受牽連。後來,外公選擇了瑪谷傳承巫術的能力。

有一次,村莊裡有個人身上長滿了蛇皮,病情日益惡化。瑪谷的妹妹勸這個人來找瑪谷幫忙,但對方因為害怕遲遲不敢前來,直到病情變得更為嚴重後才終於決定尋求她的幫助。瑪谷治療了他,短短一週後,這個人便痊癒了。自此以後,這個人變得十分敬畏,不敢再與瑪谷見面,只是透過朋友傳話表示已經康復。聽到這消息,瑪谷也感到非常高興,因為無論是內在的問題還是看不見的病痛,經過她的幫助後都能夠好轉,這讓她十分欣慰。

目前,瑪谷還沒有打算將外公的巫術傳授下去,因為家族中的其他人似乎都不太適合。不過,她的小女兒或許有可能繼承這一能力,因為她心地善良、謹慎而不會亂來,但這一切仍需時間來觀察未來的發展。

IMG 9966 scaled e1726717599200
織帶上可以看到許多細緻的圖文妝點
IMG 9965
由於工作室空間不大,所以織品都好好的收納,推薦大家親自去一趟好好尋寶。

 

工作室成員

目前,瑪谷的工作室主要成員是他和他的長女。她負責製作小件織品,瑪谷則負責較大的項目。長女在二樓的織布空間工作,擺攤銷售狀況也不錯。她把族人的織布作品掛在家裡展示,增強族群認同,族人也經常前來購買。瑪谷的收入來源主要包括織布教學、祖靈祭和其他市集的擺攤,這些活動多少都能夠補貼家用。

IMG 9949
融合其他素材的織品創作
IMG 9968
許多不同顏色和技法製作的頭飾織帶,每一件都能感受瑪谷雙手用心的溫暖。

瑪谷表示,目前他只希望順順地做下去,除了編織,還需要忙碌山上的農作業。他也希望織布文化能夠持續在部落傳承下去。


(1)王田明介紹:摩里沙卡部落人,長期推動部落社造、文化傳承及地方發展工作,曾任台東社教館萬榮工作站召集人,鄉民代表及秘書、萬榮飛行傘教練、馬里巴西文史工作室負責人。

撰稿人:Bakun Ruyi

訪談日期:2024年3月29日

聯繫方式

連絡電話:0903-365-038

分享給其他人: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