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妮工作坊

基本資料表

編織裁縫工藝手作品、DIY課程。

屬性

分享給其他人:

美妮工藝坊 於萬榮鄉見晴村,負責人愛妹的太魯閣族名叫Mini,他父親原來幫他取名Mini(Miney),應該是日本名,但族人用自己的語言邏輯稱呼,喚著、叫著,字音顛倒,變成Mini(Meyni),反倒成了他真正的名字。
文化在Mini的手上好像也如此。比起製作傳統的織布或是老布,他更喜歡創作當代實用的物品,像是窗簾、門簾、背心、衛生紙織套,「現代的商品可以用可以穿我最喜歡做這些
過去還是年輕小姐的時候,跟許多部落少女一樣離開部落。美妮在台中、板橋的成衣廠工作,賺錢的同時,也學會一手裁縫的功力。婚後回來部落,為了能就近照顧家庭,又能有額外的收入,他就積極地參與縣政府或鄉公所開設的家政相關課程,也參加花蓮就業服站開設的染布培訓。鄉公所的家政輔導員常會鼓勵他多參與課程或活動,慢慢也就開展了他對編織或裁縫的工作。
IMG 2716

屠刀剪刀誰說女人只能拿菜刀

事實上婚後的日子是辛苦的,為了能夠幫助家中經濟,不只家政事業,他還在鄰近的屠宰場上班,又同時開設髮廊,「晚上殺豬,白天剪頭髮,還要裁布縫衣」,但樂觀的她認為日子斜槓又豐富。
Mini像很多山區族人一樣,喜歡身體動手做更多於動腦。他說家政相關的課程要考學科和術科,術科完全不懼怕,手動起來自在又灑脫,但遇到讀書念字就緊張萬分。好幾次躺在床上,在丈夫身旁看著書本到睡著,低頭撞擊書本。

從家政婦到美妮工藝師

1998-1999年,在鄉公所的輔導及家政輔導員的鼓勵下,他成立了美妮工作室,正式將個人興趣投入到生涯志業之中。
工作室從手染,後來延續發展出桌上織布機、傳統地機、傳統服製作的相關課程或手作品,穩定經營並口碑良好的Mini,常被公所和縣府列為研習課程的講師,或是伴手禮製作的合作對象,許多學校單位或舞團也頻繁合作製作族服或表演飾品。
2014年大女兒雅芳加入母親的工作室。相較母親喜歡製作日常使用的物品,雅芳更喜歡創作文創小飾品,兩人截長補短,相互合作,讓工作室更添增年輕的氣息。問起他們是否會有摩擦或吵架,「當然!」倆人異口同聲。

冷戰後的對話是他們的對話模式

到底要幾公分?」、「aji kiya(不是這樣)!」、「這麼密,我是要怎麼車怎麼縫?」,類似的口角在紛爭發生時不斷,但母女倆也有默契地化解,各自冷靜之後,「這裡怎麼做?」一句不經意的詢問又開啟。
工作室牆壁上掛了許多Mini各種手作品的獎牌,或是和政府官員的合照,Mini笑著說自己並不是為了比賽而比賽,只是創作的作品被老師推薦拿去比,誰知道就得獎了。
比起傳統的布品,Mini更喜歡實用,尤其身為專業家政婦,自然創作的作品都以日常所需的物件為主。Mini說以前的布疋製作時程非常長,工序也相對複雜,自然成本比較高,也不受當代年輕人歡迎,反觀小東西、實用、價錢親人反而會有市場,務實帶點浪漫,這就是他們的工作室不一樣的地方。
IMG 2720

聯繫方式

分享給其他人:
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