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 亞 干 部 落
支亞干的組成
支亞干部落位於花蓮縣中區,中央山脈的東側山腳下,行政區屬於萬榮鄉西林村,鄰近秀林鄉、鳳林鎮與壽豐鄉,是一個大型的太魯閣族部落。過去太魯閣族一個家族就是一個部落,人數相對少,現在卻不一樣,許多不同的家族組合而成一個新部落,如支亞干就集合了超過20個以上的家族(舊部落)。
100多年前,居住於木瓜溪流域的Quwtux Pais部落,在其族長Karaw Watan的帶領下,先遷到Ulay,也就是現在的二子山溫泉附近,在那裡他們建造工寮,並發現附近擁有豐富的山林資源,於是決議全部遷徙過來。但當時,居住支亞干的是賽德克族,兩族因為爭地發動戰爭,戰爭的地點位於Krumuhan,清昌山附近,Krumuhan正是交戰之地的意思,如今許多上山的獵人們也會說:「經過此地要謹言慎行,盡量不要觸動山上的鬼魂!」
Karaw Watan將賽德克族打敗後,正式將支亞干部落納入太魯閣族的傳統領域,成為第一個遷來支亞干的太魯閣族家族。1914年,日本人發動「太魯閣戰爭」,動員大量兵力及民力,將太魯閣族控制後,開始施行「集團移住政策」,在山腳下規劃數個移居點,並透過勸誘、欺騙及強迫的手段,將太魯閣族悉數遷往淺山或平地。
集團移住政策之下,引入了大量來自立霧溪、木瓜溪的家族。如Rusaw(洛韶)、Tputu(天祥)、Tasil(達希爾)、Empucing(綠水)Tkijig(崇德)、Btunux(巴托諾夫)、Ptulan(巴托藍)、Mqmgi(慕谷慕魚)、Mhiyang(馬黑揚)、Gbayang(新白楊)等等。
每一個家族遷徙的路徑及遷徙年代不同,也就造成了大量的口傳故事,有些人搭著火車或搭乘公車,也有些人是步行數公里前來。不同的遷徙路成也形成了支亞干豐富的人文故事。
支亞干的地名
許多人不清楚支亞干這個地名從何而來,有人說是日本人取的,也有人說是形容支亞干溪或清水溪的河谷地形,因為山勢層層疊疊,就像一個裝水的容器:Yakang,後來取其諧音變成Ciyakang。除此之外,支亞干也有一個更古老的名稱:Rangah Qhuni,意思為打開的樹洞,正是Karaw Watan命名,從高山俯瞰支亞干溪的變化,上游細細小小,溪水流到部落住區附近的時候,河道突然變寬,就很像一棵大樹長出枝枒及樹葉,也很像一個深邃的洞穴被打開一樣。
支亞干的山林還有擁有許多的地名,如Tmurak(山黃瓜)、Sipaw(對岸)、Qicing(山陰處)、Takaday(高台)等。其中Takaday正是一處史前遺址,在太魯閣族和賽德克族之前,有一群南島民族的祖先居住於此,他們以製作玉器而聞名。支亞干擁有許多歷史故事,值得後人慢慢地挖掘,並留給後代,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可以持續說下去。
支亞干的組成
心工寮
2021年初,西林社區發展協會在花蓮縣文化局及水保局的支持 下,召集族人搭建傳統工寮,太魯閣族的傳統建築以 djima (竹子)及qhuni(木材)為主要建材,有鑑於部落內傳統建築逐漸式微,為保存及推廣傳統建築文化,興建心工寮, 配合部落導覽、傳統食材體驗、及農業生活地景建立,為支亞干部落入口新地景。
文建站
支亞干文健站隸屬於西林社區發展會,成立於 109 年,每周一到週五,提供健康長者照顧服務,透過健康促進、在地文化課程及供餐,打造適合長者的部落環境,同時建立長幼交流及共學平台。
樂智據點
提供失智及疑似失智的部落長者照顧服務,建置適合失智個案文化背景的照顧服務模式,使長者接受到安全舒適及有品質的照護,提升失智長者生活品質及緩解失智症病程,降低家庭照顧者生活壓力及適當的喘息。
阿改玩生活
阿改玩生活2021年成立,由花蓮萬榮鄉支亞干部落的青年組成,核心成員包含文字工作者、織布工藝師、傳統弓箭手、廚師、英文翻譯與影音製片。透過自身所長並結合部落人地資源,以在地生活包裝旅遊,跨域結合多元媒材,以旅遊體驗深化在地創生轉譯設計出各樣文化之旅,達到文化及經濟同步發展。除了部落體驗之外,阿改也有辦理營隊、外燴、出攤、劇場合作跨部落合作⋯⋯歡迎來找阿改!
耕吧園區
「QMPAH耕吧」在太魯閣族族語是勞動、工作的意思,目前搭建完成傳統竹屋,做為凝聚部落運作文化事務的核心,持續耕耘,盼能為往後的部落體驗創建更好的場域。
為什麼叫「甜」山蘇?
因為太魯閣族人很愛吃甜,原屬野菜的一種,並非部落的主食,獵人上山時會採嫩葉來吃,熱油爆香蒜末,加入青翠色澤的山蘇,在油鍋裡吱吱作響,之後再放入小魚乾大火快炒,一道香噴噴,令人垂涎三尺的山蘇料理熱騰騰上桌。
支亞干的甜山蘇
山蘇是支亞干部落重要的DNA,緊密貼合著我們的日常生活。
在萬榮鄉呈現與檳榔樹「共生」的榮景,樹陰提供山蘇天然的溫濕度調節,讓萬榮的山蘇富含水分,還多了點甜味。
在過去,山蘇是獵人們上山時的野菜之一,也是搭建工寮的屋頂所需的原料,怕熱的山蘇,樹陰提供山蘇天然的溫濕度調節,讓萬榮的山蘇富含水分,還多了點甜味。支亞干部落為萬榮鄉種植山蘇最多的地區之一,也是全台灣山蘇的主要產地之一。